<small id="jmsoa"></small>
    1. <i id="jmsoa"></i>

        1. 淺談呂敬人現代書籍設計中的整體設計觀

          摘要:呂敬人是在國內率先提出“書籍設計”的平面設計大師,他改變了國內平面設計界關于書籍裝幀的概念;呂敬人的書籍設計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優秀的書籍設計,不僅僅是文本信息的輸出,更重要的是搭建作者與讀者之間精神交流的橋梁;二是五感美的綜合體現,考究的書籍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藝,是塑造書籍形態的物質基礎,是展現書籍美感的基本條件;三是整體化的視覺形態,所謂的書籍設計就是對視覺元素進行整體設計,使其富有層次、節奏感,使書籍內容更加豐富。
          關鍵詞:呂敬人;“書籍設計”;統一設計;五感之美;整體設計


          一、背景

          長期以來,由于社會環境、經濟條件、出版體制等諸多因素,國內對書籍裝幀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裝潢、裝飾的層面,即為書籍作嫁妝、為書做包裝的層次上。因此習慣稱之為“書裝”、“書衣”或叫畫封皮。過去學術界對書籍裝幀原意的解讀不夠全面與深入,導致書籍設計者對設計職責范圍的認知存在偏差與局限,難以體現書籍裝幀全方位的整體設計理念,使設計僅僅停留在增加商業吸引和審美表現的層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閉關鎖國逐漸開始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并不斷吸取新的理念和工藝,印刷技術不斷革新,人們的閱讀方式也開始發生變化,歷史證明這種變化對書籍裝幀的影響是深遠的。近20年來,中國現代書籍裝幀取得了革命性的發展,封面設計更為精致、插圖更為豐富、排版更加靈活,書籍形態不拘一格,并且提出了書籍整體設計的理念,這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在閱讀書籍時的視覺需求,還能夠滿足觸覺、嗅覺等其它五感的需求。[1]

          材料與工藝不僅是構成書籍整體形態美的一方面,而且也是書籍表現的特殊符號。不同材質和考究的做工會帶來不同的五官感受和情感體驗。將五感的設計意識融入書籍整體設計中,使材料、工藝和書籍內容完美結合,所以呂敬人的書籍設計既富有質感同時又有一種高貴的書卷氣質。

          二、呂敬人簡介

          圖1 呂敬人

          呂敬人(1947~,圖1),出生于上海,中國平面設計大師、插圖畫家,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書籍裝幀藝委會副主任。[4]呂敬人從小酷愛繪畫,“文革”時他被分配到黑龍江兵團,由于他擅長繪畫,所以常被調去機關、劇場、電影院做一些美工的工作。[5](P.20)

          1989年(42歲)呂敬人留學日本,師從杉浦康平注2教授,學習書籍設計。1996 年(49歲),與寧成春、吳勇、朱虹等三人舉辦展覽,并出版了《書籍設計四人說》,提出了“書籍設計”的概念,即通過書籍的整體把握,梳理文本內容,從封面到版式編排的由內而外的全過程。[7](P.3)1998 年(51歲)成立“敬人設計工作室”,2009 年(62歲)與呂旻注1共同設計的《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獲“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呂敬人的導師杉浦康平,是一位被國際公認的日本平面設計界的巨人,他給呂敬人灌輸了很不一樣的理念,讓呂敬人學習了關于信息編制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編輯設計注3,這導致了呂敬人書籍裝幀觀念的轉變。[5](P.21)他讓呂敬人明白了編輯設計不只是為書籍做裝潢、美化和包裝,更需要與作者、出版人、編輯共同商討,將與書的內容對應的視覺形式和愉悅的閱讀體驗相結合,給讀者一種多方位的感官享受。呂敬人從不單純設計書籍的封面,因為他認為書是信息居住的房子,他曾經說過“一個人光臉長的好看沒有內涵有什么用呢”,同時也拒絕把書籍和書籍封面作為兩個單獨的部分來設計。另外,他針對長期以來部分書籍封面過度裝飾而內部平庸的設計現象,提出了整體設計的概念。呂敬人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試圖改變中國書籍設計固有的思維模式,在不斷翻新的中國圖書市場奠定了自己的專屬地位,也使得自己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圖書領域獨樹一幟。

          三、呂敬人“書籍設計”作品分析

          在呂敬人看來,“書籍設計”是一個整體的設計,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將整本書的內在精神訴求貫穿于其外在的理性秩序中,以實現從視覺到觸覺甚至到嗅覺的五感綜合之美。當代在電子書籍的沖擊下,讀者對傳統書籍的要求不斷提高,讀者對紙質書籍的閱讀并不是單純的理解文字,而是將整本書的編排同書籍的文字、圖形和色彩相結合,帶給閱讀者五感的綜合體驗。設計師若想設計出完美的書籍設計,就必須研究讀者的心理,從讀者的角度進行設計,所謂的書籍設計就是對視覺元素進行整體化的設計,好的書籍設計也像是被設計師賦予了獨特的生命氣質,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美的享受,這也是書籍設計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1、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形式依賴于內容由內容而生,內容決定形式,同時內容又是通過形式表現的。書籍是儲存文字信息的載體,是傳播的媒介,其主體是書的內容,一本完整的書,不僅要有好的內容還要有相匹配的形式。因此書籍的形態設計要在其內容的指導下,按照不同書籍內容賦予其適合的外在形式,從而將它的內容更真實、更豐富地表現出來。呂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什么叫“形態”?“形”,就是外形,它是一個外在的造型、構成。比如“書”是一個六面體,是容納知識的一個主體,它是感性的、外在的;而“態”是什么呢?是神態,神態是內在的精神表現,節奏的表現以及情節的表現,還有它的流動性、傳遞性,給讀者以想象的余地。[6]文字、圖形除了基本的傳達功能外,更高層次的是它的表現功能,通過獨特的創意形式進一步表現書籍的內涵,啟發讀者產生感應和共鳴,將讀者引入一個更豐富的精神世界。顯然這樣的目的已不能僅僅通過對書籍封面進行包裝設計和裝飾所能達到的,需要設計師在反復理解、分析文本信息的基礎上,與作者、出版人、責任編輯、印刷工藝者以及發行者共同商榷后,對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達成一致,商議并制定出系統而全面的書籍形態設計方案,將所有文本信息進行有創造性、建設性的有效整合,以此營造出一個完整的、創新的氛圍和意境。

          圖2 朱熹大書千字文側面

          呂敬人設計了許多具有東方情調的書籍設計作品,為了更好地傳達中國的本土文化,在設計書籍作品時,立足于書籍作品內容的傳達,無論是外在造型還是精神氣質都以保持原汁原味為目的,創作出新的書籍形態。在《朱熹大書千字文》中(圖 1、2中),為了讓人感受到朱熹千字文書法的粗拙、灑脫、強雄,書函采用桐木板為材質,仿宋代木板雕刻用激光將千字文的文本內容反向刻在桐木板質的函套上,外部結構以皮帶串連,如意木扣鎖合,裝訂成一種古樸的夾板裝書籍形態,表達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既體現書籍的原始容貌又便于翻閱。書函內又分為上、中、下三冊,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單色特種紙進行封面印刷,同時分別取 “千”、“字”、“文”三個字中的筆劃作為區分的基本符號,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內文版式上延續并強化了傳統風格,在纖細嚴謹的文武線框架中注入狂勁、奔放的書法字體,粗細不等、一動一靜達到烘托對比的效果,在擴張與內斂間取得和諧。全書從封皮設計到內容的處理都遵循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原則,統一中又不失變化,將中國傳統文化蘊育于書籍形態設計的每個細節中,使外在造型與內在精神得以和諧。

          圖3 朱熹大書千字文正面

          2、五感美的綜合體現
          書籍要成型,就要通過一定的材料和工藝流程來完成,因此考究的書籍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藝,是塑造書籍形態的物質基礎,是展現書籍美感的基本條件。將材料與工藝進行有序、合理的搭配與組合,以此產生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等“五感”之美。書籍閱讀與單靠視覺感受欣賞畫作不同,一本書被讀者拿在手中,不僅需要眼視還需要用心閱讀、觸摸甚至感受,翻開書時撲面而來嗅覺上的紙墨氣息,以及隨著書翻動時聽覺上的沙沙聲,由此調動起人的多感官刺激來品味一本書的真正韻味。在呂敬人的書籍裝幀整體設計過程中,通過工藝與材料的表現融入了視、觸、嗅、聽、味的五感設計意識,書籍的整體之美不僅僅是單一的視覺問題,倡導多感官和多視覺的的“五感”之書才是其真正追求的書籍整體之美。

          圖4 懷珠雅集

          如圖3、4《懷珠雅集》該書以一套藏書票畫集為設計素材,嘗試和具體表現了“五感”之美,主要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性??紤]到這本書將是一群熱愛藏書票讀者的好書,為了突出中國傳統書籍的質感和書卷氣質,呂敬人對書籍的材質和工藝都進行非??季康男螒B設計?!稇阎檠偶返脑O計中,呂敬人充分考慮材質的特性,采用柔和的手工宣紙、粗制的麻繩、質樸的瓦楞紙等材料的紋理特性和質感來呈現書籍的書卷氣;用柔軟細膩的薄紙結合線綴的方式裝訂成中國古籍的筒子頁;封面的貼簽保留了沒有用工藝裁切過手撕的植物纖維和莖須;書籍內文的文字、圖形和色彩的編排強調整體韻味的體現,色彩方面選用帶有傳統民間特色的紅、黃、綠等純度較高的顏色來裝飾營造一種傳統文化氛圍。整本書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書籍視覺元素,并將其物化為書籍設計的各個視覺組成部分,選取恰當的的材料、裝訂工藝及形式,塑造出了極富中國特色和古典韻味的書籍新形態。

          圖5 懷珠雅集

          訪日學者呂敬人自留學歸國后,便開始考察并分析中國的書籍裝幀現狀,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書籍設計”的概念。正如呂敬人所言:我們試圖以這個概念,改變人們對書籍裝幀的固有看法?!皶O計”一詞的提出,引起了出版界和海外同行的熱切關注。[2]呂敬人認為書籍的設計必須是由內而外的統一,是書籍內部的信息功能與外部的形式審美的完整結合。呂敬人強調在書籍的設計中功能優先,功能與形式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通過功能的設計展現書籍的形式美感,運用不同材質來打造書籍的內涵和質感,重視以人為本,力求設計出符合每位讀者需求和喜好的書籍設計作品。呂敬人通過他長期的創作經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將每本書的封面與內容進行統一的設計,打破了長期以來只做封面的裝幀設計格局,他將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融入到作品中去,使自己的作品在平面設計界獨樹一幟,并被人們稱之為“呂氏風格”。作為對目前中國書籍設計理論界貢獻巨大的書籍設計大師之一、中國現代書籍設計開拓者之一的呂敬人,開創了現代書籍形態學,把傳統的書籍裝幀設計推向了形態美學的學術高度。[3]

          3、整體化的視覺形態
          書籍整體形態設計除了封面、開本、紙張、印刷和裝訂方式等方面外,就是要塑造一個整體化的視覺形態,書籍的視覺形態是由文字、圖形和色彩等視覺元素構成的,而視覺元素有強弱、大小之分,比如純粹的文字形式,其視覺傳達力是較弱的,因此,我們要結合圖形和色彩去傳達文中的內涵,而且同時要有整體化的視覺傾向。因此所謂的書籍設計就是對視覺元素進行整體化的設計,使其富有層次、節奏感,使書籍內容更加豐富,視覺元素編排得當會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引領著讀者的閱讀過程。[8]

          圖6 黑與白封面

          如呂敬人設計的《黑與白》(圖6、7),這是一本關于澳洲人尋根的小說。[9]其中反映了白人和土著人之間的矛盾背景,因此書籍設計中大量運用到三角形這一給人矛盾對立感的基本形,以穿插或嵌入的形式出現在封面和扉頁中,從而反映矛盾沖突的文本內容。[7](P.7)整本書從封面到內文版式設計都運用黑白兩色,與書名不謀而合,封面“黑白”兩字分別交錯印刷在白底、黑底上,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將黑白二字進行圖形化處理——模糊波浪化,使畫面在矛盾對立之余產生柔和的動感,打破純粹對立的呆板畫面。關于澳洲讓人容易想到的代表性動物便是袋鼠,因此整本書無論是封面還是內頁的設計都融入了袋鼠元素,一組袋鼠跳躍奔走的動態線,橫跨在書籍封面和內頁上,給予讀者一個緊扣主題的印象。正如呂敬人所言書籍是一個裝載著豐富內容的六面體,為了表現書籍的主體內容,它的每一個面、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字、每一根線以及它的顏色運用、裝飾手段都是升華其主題、表現其藝術性的符號。呂敬人在深層次理解書籍內涵的基礎上,把書籍的文學信息從里到外、從文字到圖像進行視覺化、抽象化、整體化處理,形成一只無形的手,引領著讀者進入一個與眾不同的書籍想象空間,激起讀者對書籍內容的關注。

          圖7 黑與白扉頁

          在呂敬人看來文字不僅僅是傳遞信息之物,它還可以同圖像、色彩聯系起來——視覺化、抽象化、整體化,有秩序地出現在書籍作品當中。他率先提出整體設計的概念,倡導設計者在書籍設計時,不能把對書籍的裝飾與文本內涵分隔開,而要與文本編輯緊密結合,從視覺語言角度出發,把握整體化的視覺形態,有層次、節奏地編排變化,來對書籍進行文字以外的視覺導讀,以藝術的形式體現書籍的基本內涵并幫助讀者理解書籍內容。

          四、結語

          呂敬人作為我國“書籍設計”概念提出的第一人,使中國書籍設計學科的發展邁出了一大步,為書籍設計領域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小成長在書畫之家,使他對書籍有著獨特的鐘愛;作為一位平面設計工作者,尤其是作為一名書籍設計師,敢于挑戰傳統只為書籍做表皮裝飾的觀念。他對于當時國內書籍設計現狀的不滿,促使他在自己職業生涯中取得一步步突破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書籍設計中的核心地位。而他一步一腳印的成長軌跡也正是我國書籍設計發展的歷史,也因此毫無疑問地使得呂敬人成為大家心目中公認的中國書籍設計第一人。他常常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出設計師要把握書籍的時代特征,設計出讓人不忍釋卷的書籍設計作品,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視覺形式讓其在設計界脫穎而出,他的書籍創作風格也因此成為了書籍設計界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呂敬人的書籍設計作品強調整體設計觀念,通過對文本內涵的全面把握和理解,以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為出發點,考慮人們的閱讀、欣賞習慣,對書籍內頁每一面的文字、圖形進行排版設計,運用有形的視覺符號來表達無形的文化理念,以突出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效果。通過材料和做工之美來表現五感之美,引領讀者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了書籍設計的審美價值,進一步豐富了書籍整體設計的理念。其整體化的書籍設計實踐,對當下和未來的書籍設計都具有重大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注釋
          注1:呂旻,呂敬人之子。
          注2: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1932~),出生于東京,畢業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建筑科,建筑專業出生的他對待書籍時,習慣從立體空間的角度出發進行剖析和研究,在書籍設計上他提倡從在書籍外部封面上用心思,變為從書籍內容文字到整體視覺效果來重新思考書籍設計的意義所在。
          注3:編輯設計是指對整個文本傳遞系統的視覺化構想,設計師通過對全書和每個頁面的視覺表達進行精心設計,涉及文字、圖形和色彩等元素在內的主體信息的構架與編排,讓閱讀達到最佳視覺效果,讓文本信息得到最完善的傳達。
          注4:文武線,在早期的鉛字排版時,鉛線中一細一粗的兩條線并排,稱“文武線”。

          參考文獻
          [1]趙迪.中國現代書籍裝幀形態變異的審美取向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24.
          [2]耿劍.書藝問道——呂敬人[J].連環畫報,2016:73.
          [3]張敏.不摹古卻飽浸東方品位,不擬洋又煥發時代精神——呂敬人書籍設計的“融合之美”淺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3:84.
          [4]宋艷華.論呂敬人的書籍設計觀[D].聊城大學,2010:9.
          [5]岳巖.呂敬人:傳達紙語精神[J].中華手工,2012:20-21.
          [6]呂敬人.全球文化VS地域主義——書籍裝幀設計師呂敬人采訪實錄[J].城市住宅,2000:78.
          [7]葛俊英.從呂敬人書籍創作談現代書籍形態設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3、7.
          [8]周婕. 思考“讀圖時代”的書籍設計[J].設計藝術,2008:52.
          [9]王四朋.現代圖書設計藝術斷想[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27.

          圖片出處
          圖片均來源于: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

          作者
          黃鳳儀  吳  衛(湖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012 )
          簡介
          1、黃鳳儀(1993~),女,湖南益陽人,2015年畢業于攀枝花學院藝術學院,現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6級研究生,主修視覺傳達設計。通訊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湖南師范大學二里半校區木蘭公寓,410006。TEL:15580043671.
          2、吳衛(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學日本千葉大學デザイン學科?,F為湖南省包裝設計藝術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分會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F主要從事傳統藝術符號和高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

          文章已發表于《藝?!冯s志2017年9月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網上采集的文章、圖片,出于對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向info@idform.cn進行反饋,核實無誤后進行刪除

          ? 2013 ShenZhen IDFORM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深圳南山區南山大道1088號南園楓葉大廈11j

          0755-89969287

          粵ICP備13013459號

          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外觀設計,深圳工業設計公司,深圳工業設計,深圳艾德方工業產品設計公司

          日韩人妻少妇性无码系列…_亚洲黄片视频大全_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乐享_国产一级毛片大陆片看看
            <small id="jmsoa"></small>
            1. <i id="jmsoa"></i>